新闻资讯

口碑相传 见证实力

上海化工翻译介绍主体的能动性源自客体

发布时间:2015-08-14 16:29:11 作者:唐能翻译 分享至:
上海化工翻译介绍长期以来,我们的理论界重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很多研究都是从如何更好地、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着眼,进行分析及阐述。强调翻译者要发挥自己的、主体的能动性固然没有错,但从哲学上来说,这样的现象分析并不准确。问题在于没有透过现象的表层及把握主客体事物发展、运动的互动规律。这里又存在着胡塞尔所说的主体对客体的“超越”,没有看到主体的主导性及能动性,其实来源于客体的催动,如果没有“客观世界的召唤”,主体将一筹莫展、一事无成。这样说绝不夸张,我们懂中国和西方的两次翻译高潮来看就很明白。
唐能上海翻译介绍中国的佛经翻译始于东汉,其时外僧涌入中国,带来了大批佛经,仅从印度次大陆输入中原者,即达5700卷。译经至唐代臻于极盛,至其时来华的外僧即达百余人。这还不包括汉代至宋代由朝廷及译场派赴印度求学取经的学者和僧人。据载,宋太祖一次即拍赴157人至印度取经回国翻译。佛经翻译家义净(635-713)一人即带回佛经56部,共230卷。玄奘(600-664)主持译场(19年)时盛况空前,他本人译经达75部,计1335卷。中国历史上的译经盛举,随客观情势而生、随客观情势而息,史实昭然。
在上海翻译中不仅主体(译者)之所以能够提出有关翻译的一切理论思想、原则、命题和对策等等,无不来自“客体之源”。

オンラインでのご注文
信頼のおける翻訳サービスについて、お電話にてお問い合わせください:
400-693-1088
若しくはこちらからもお気軽にご注文いただけます:専門のカスタマーサービスより24時間以内にご連絡を差し上げます。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6-2012 Talking China - All rights reserved.